最新公告:
复旦大学学生为何投毒害人
所属类型:青少年教育 丨 发布时间:2016-04-17 丨 阅读次数:
2013年4月1日早,复旦大学学生黄洋接了一杯寝室饮水机里的水,喝了几口,然后他继续到图书馆润色毕业论文。黄洋到了图书馆后,黄洋突然发烧、恶心,并开始呕吐。于是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他为食物中毒,按照肠胃炎的治疗方式给他输液。然而,血液化验后发现,肝功能已经出现损伤。4月3日他住进了外科重症监护室。7日,他病情恶化。9日这天,黄洋的师兄收到了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短信提示他们注意一种化学药物。最终医院确定黄洋所中的毒是N-二甲基亚硝胺。4月11日,上海警方在黄洋宿舍的饮水机中,找到了残留的N-二甲基亚硝胺,因此,警方将黄洋的室友初步确定为嫌疑人。这件事值得引起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中国疾控中心较早前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全国大学生中,有高达25.4%的人有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等心理障碍;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的调查也表明,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最为突出的四大“心病”。“压力山大”该如何排解,的确考验着我们大学人文教育。提及“复旦投毒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许燕想到了一个词“毒性思维”。“就是对自己认为不好的事情反复咀嚼。刹不住车,越想越坏。有些芝麻大的事情就被放大成西瓜大,最后根深蒂固。”许燕认为,毒性思维如果无法调整,对一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在内心会放大处理,一旦爆发,容易使人的行为失控、冲动,做事情就不考虑后果。在心理教育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觉知能力,增加人际交往的弹性;培养人格的宜人性品质,与人为善,和谐相处。
联系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事训基地 客服电话:18078825267 客服邮箱:912705541@qq.com
Copyright Right @广州黄埔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黄埔军事夏令营基地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Copyright Right @广州黄埔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黄埔军事夏令营基地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