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话的宝宝vs老实孩子
当孩子长到两三岁的时候,无论什么事情都要用“不”来反抗,许多事情要自己来做,很难“对付”,与其他小朋友玩耍也易发生争吵。好多家长开始抱怨:“孩子越大越淘气,越不听话”,“这么小的孩子就这么拧,越不让他干的事,越是偏要干,真拿他没有办法。”原来在父母眼里的乖宝宝,突然之间变得和自己“对着干”、“任性十足”,令家长不可思议。
其实,孩子这个阶段表现出来的“反抗性”、“任性”,正是他独立意识日趋形成的时期,孩子已经进入了心理上的“第一个反抗期”,这正是一个自发性正在顺利发展的孩子的正常表现。自发性就是自己思考、自己行动的能力,自发性的顺利发展是培育孩子创造性的前提。受到父母过度保护、过度干涉的孩子,其自发性发育迟缓,往往被培养成“老实的好孩子”。
2岁多的孩子已不爱在妈妈的怀里呆着,他们不满足于窄小的空间和天地,喜欢到处乱跑、四出乱动,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而家长却觉得孩子太小,需要保护和照顾,总是跟在孩子后面大声呼叫:“别乱跑,别乱动!”或给予各种帮助,而孩子却难以忍受大人的管教和约束,极力想摆脱大人的监护。走路时,不要妈妈领着;上楼梯时,摇摇摆摆也不让爸爸扶着;吃饭时非要自己动手,尽管他搞得到处都是饭粒和菜汤,吃不进多少,也不让大人喂;衣服、鞋子穿反了,也不让家长纠正过来。凡此种种,让大人哭笑不得,奈何不得!
孩子有意创造自己的“心的世界”,即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的“心的世界”尚未像成人世界一样适合现在社会的规范,但他总想表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意欲”和“反抗”。孩子希望通过自己做事情展现自己的能力,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和大人的赞誉。
此阶段孩子“想自己来做”的愿望很强烈,大人应好好爱护这一热情。如果大人不了解孩子的这种“意欲”,而处处对孩子说“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干涉孩子的行动,孩子心里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孩子的反抗性常常受到压抑,他们会变得情绪焦虑,性情暴躁,就会以哭闹、吵嚷、生气来反抗。如果孩子的欲求经常得不到满足,将对孩子的性格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绝不会成为有民主、自主、独立意识的人,有鲜明个性的人。
Copyright Right @广州黄埔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黄埔军事夏令营基地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