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

(一)、自身原因
1、网络能满足青少年渴求知识的需要
2、网络能满足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需要
3、网络能满足青少年宣泄情感的需要
4、好奇天性使然
5、补偿心理需求
6、缺乏自制能力
7、缓解压力需要
(二)、家庭原因
由于独生子女、独门独户居住等原因,青少年与同龄伙伴交流较少,如果父母再忽略了与他们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青少年便容易趋近网络以寻求自己的情感归宿。
1、放任型——家长疏于监督
2、无知型——家长爱莫能助
3、不当型——网络代替家教
(三)、社会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2、网络的相关法规不健全
3、网络世界的虚拟性诱惑着青少年
三、对我国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的几种网络活动
(一)、网络聊天。
(二)、网络游戏。
(三)、网络色情
四、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有利于青少年现代观念的形成。
2、有利于青少年思维方式的改变。
3、促进青少年独立意识的发展。
4、促进青少年开放、创新精神的树立。
1、道德方面
网络的全球性和开放性,冲击着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表现为;
①.意识形态西化。克林顿政府在发表“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中指出,推动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是开辟一个新的思想战场,其目的是要用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念统治世界。实现“思想的征服。”
②民族认同感弱化。网络生活将淡薄人们的国家观念,因为网络世界是没有国界的。比如考英语准备出国的青少年中有一个不解的现象,谈起美国某个州,不论天气、人口、经济、交通都可以口若悬河,但若问及中国的某个省的情况,则张口结舌。青少年对前者的了解远胜于后者。其结果是,大学生择业时不再看重就业机构的国家、民族属性,而将为全人类工作作为自己的原则。
互联网对民族认同感的消解力量是最强大的,这种力量来自语言、技术、信息三方面。美国利用互联网放肆地扩充着自己的“领土”。这是新型的文化殖民主义。他们不是用枪而是用计算机。
Copyright Right @广州黄埔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黄埔军事夏令营基地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