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接孩子”成了热门话题
最近,“中国式接孩子”成了热门话题,自己也深有感触。每天经过学校门前都会看到接送孩子的家长,把车停到路中央或公交站台前,有时公交车都无法靠站。接送孩子除了反映家长对社会治安问题的担忧外,也反映了现在家长的疼爱孩子的心理。现在孩子的自己动手的能力很差,经常看到四、五岁的孩子不会穿衣、系鞋带;小学生做值日由长辈代替;就是大学生也是吃不了苦,记得有篇报道说现在的大学生入学时,办理入学办手续都由父母代办,自己在树荫下看书、听音乐;还有的家长因为大学宿舍没有空调找老师哭哭啼啼,说他家的孩子从小在有空调的房间生活,没有空调没办法住,不安装空调就不让孩子上学等等,这些“中国的小皇帝”“小太阳”,从小的时候就没有接受过吃苦教育和培养,没有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一来,势必养成懒惰、依赖、自私的习惯。
一、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现在这样一个状况呢?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独生子女的政策与传统观念的碰撞
从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一个家庭逐步演变成“4+2+1”的模式,即4个老人2个父母养育1个孩子。“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传统观念在每一个家长心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每个家庭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安全成了两个家族的首要问题,以前孩子多管不过来,或不必担心传宗接代的问题,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如果出了什么问题就影响了两个家庭,也就很难让多数家长用平常心去对待孩子,形成了对孩子的过度溺爱。
2、父母这一代人“儿时”未实现的愿望被转移到孩子身上
60年代或7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现在正是90后00后孩子的父母。在这一代人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前期的困难时期,当时物质比较匮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想法在当时的状况下无法实现,所以有了我没有实现的东西一定让我下一代实现愿望,来满足内心的需求或是弥补内心失落感。常常感叹:“我小的时候什么都没得到,成了现在的遗憾,我一定不能让我的孩子再重复我那种生活和留下遗憾。”带着这样的思想对孩子进行满足式教育,也影响了孩子的思想,让这些孩子在幼小的心里有了钱来的很容易,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不想做什么有人帮着去做,养成了自己不用劳动就能获得的心理。
3、在隔辈人的溺爱中成长
除了父母内心满足的需求以外,隔辈人对传宗接代问题的考虑更多。作为父母可能考虑到教育孩子的责任问题,可是作为隔辈老人完全没有这个责任的约束,因为“子不教,父之过”的传统文化植根于他们的脑海里,这个责任就应该是父母的,所以这些老人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到孙儿这一辈孩子身上完全找不到了。他们也曾严厉教育他们的儿女,却从没有见过他们动过孙辈一个手指头。有时父母管教孩子爷爷奶奶会出来替孩子说话: “你们不要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没有他好呢!”老师教育孩子,也会找到学校来求情,帮孩子找这样那样的借口。
4、不讲实际的攀比心态
每个家庭的生活状况都比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好了很多,物质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及西方利己主义思想传播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也存在着攀比心理,邻居的孩子、同事的孩子有什么我的孩子也要有,这种攀比的结果是,给孩子造成极强的虚荣心,容不得半点不适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东西、讲究享乐、不懂得节俭、不知道体贴他人,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5、剥夺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父母们对于社会治安和环境问题特别敏感,生怕孩子出现什么问题,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让和别的小朋友玩耍,在家里由父母或长辈看管,寸步不离父母或老人一步。老人也是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生怕孩子出现什么问题。这样孩子就变得胆小、怕吃苦、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Copyright Right @广州黄埔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黄埔军事夏令营基地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