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安全性教育”又被称“避孕教育”

“安全性教育”又被称为“避孕教育”模式,它的兴起直接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的“性自由”、“性解放”运动导致的青少年对性理解的误解,及其带来的性病蔓延、少女早孕、不良性行为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教育模式主张采取价值中立、客观与合乎科学的态度,教授系统的性科学知识,以满足孩子们关于性知识的渴求;通过避孕知识的传授,减少青少年的不良性行为、流产和性病的发生,改善人类生命的质量;同时对青少年寻求性问题咨询进行帮助,以控制与减少不正当性行为。
安全性教育模式是瑞典、荷兰、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占据主流的青少年性教育模式。北欧国家一般开展性教育较早,整个社会对于性教育的态度是积极开明、尝试接受的,并建立在一套科学系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在这些国家一般认可青少年拥有性权力;在学校提供可靠的和充分的性教育;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为青少年提供避孕咨询和服务的机构,免费提供避孕套和口服避孕药;建立了保密的高质量临床医学服务。比如,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国家,早在1933 年就成立了全国性教育协会。1942 年开始在义务制学校中对7 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1955 年性教育课被列为必修课。性教育的内容包括生物学方面、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方面、经济方面、人际关系、责任选择及性行为的感情、行为准则,准备做父母的知识等。在小学传授妊娠与性生理知识,中学传授完整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高中阶段则把重点放在如何调整对象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讨论上。在瑞典,有关避孕和性病的教育很彻底,课堂上,老师不仅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这些人性化的方法,还会使用形象的人体解剖的教具讲解性器官的构造,以及实际的避孕工具来传授避孕技术,以保障年轻人不会因为无知或误解而从事不健康的性行为。又比如在芬兰,性教育大大方方地走进了中小学课堂,各种各样的性教育出版物图文并茂,连娃娃都有性教育小儿书,芬兰所有的孕妇都能收到由国家社会保险局免费提供的适应各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性教育包裹。青少年可以在饭桌上和父母公开讨论性问题。荷兰学校为青少年提供的性教育不仅仅是预防计划外怀孕、人工流产、性病和艾滋病等,更主要的目的是鼓励青少年在有关他们自己的性态度和性行为方面获得自主权。目前,北欧国家基本上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的性教育内容和体系,教育效果非常显著。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瑞典、芬兰、荷兰、丹麦等国的青少年初次性行为年龄明显推
迟,少女妊娠和人工流产数字显著下降,性病和犯罪发生率也逐步减少,“未婚母亲家庭”几乎消失,艾滋病感染率呈非常低的水平。
在美国,随着20 世纪60 年代出现的“性解放”,“性自由”运动的兴起,传统的抑欲主义的性价值观受到冲击。高举“性革命”旗帜的人认为,性行为有益身心健康,是与道德无关的个人权利和自由。他们主张把人从传统婚姻的种种局限和传统道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拥有诚实、开放的性知识以及享受前所未有的个人满足等自由。这种“随兴皆可性”的性开放思潮,对价值观尚不成熟的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加上新的避孕方法,尤其是口服避孕药的问世,一时间青少年的不安全性行为大量增多,性问题十分突出,少女怀孕、堕胎、性病等日益严重。鉴于此,美国性信息与性教育委员会(SIECUS) 提出了“安全性行为”的综合性教育目标,强调个人的权利,在学校中开设青春期性教育课程,教育学生采用“安全性行为”方式,侧重于生理上的教育,并倡导可以用一些特定的内容即“风险较小”的性技巧以及使用避孕套,使个人的健康受到最低程度的伤害,培养青少年正确看待异性和与异性建立高尚关系的态度和能力,从而更加有利于性的健康和个人生活的幸福。目前,美国的一些州使用的就是由美国性信息教育委员会编制的教材。
Copyright Right @广州黄埔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黄埔军事夏令营基地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