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机会能让孩子成长

达尔文在童年时代曾被学校认定“是一个很平庸的孩子,远在普通的智力水平以下”。达尔文家中有一座不小的花园,他和兄弟姐妹整天在万绿丛中玩耍。儿时的生活环境,使达尔文产生了对生物学的兴趣。
达尔文很爱看书,科学书和文学书都爱看,尤其是《世界奇观》之类,引起了他的幻想,他要去远游,认识世界。
为此,学校校长责骂他是“二流子”;父亲教训他:“除了打猎、养狗、捉老鼠以外,你什么都不操心,将来会砧辱你自己,也会砧辱你的整个家庭。”
达尔文的成才要归功于他母亲苏姆娜早年的引导。她的母亲掌握了儿子喜欢自然生物这一心理特点,并且巧妙地运用了它。“比一下吧,孩子,看谁从花瓣上先认出这是什么花?”达尔文比哥哥姐姐认得快,妈妈就吻他一下。这对孩子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奖赏。而当发现一只彩蝶飞来时,不仅逗引孩子说去捉住它,还诱导孩子数出彩蝶翅膀上的各种颜色和斑点,然后又进一步去启发孩子比较蝴蝶之间的异同,一步一步地把达尔文带进丰富多姿的“生物王国”。
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不随便打断孩子说话,并给予帮助。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首先要理解”。有这样一个孩子,在夏天孩子穿上裙子,找出了一双红棉鞋要穿,她的母亲大声喊不要穿棉鞋,孩子说:“我爸爸告诉我要与众不同呀”。妈妈急了,“不能穿就是不能穿”。孩子不愿听妈妈的话,还想继续穿。这时爸爸把女儿叫到跟前对女儿说:“爸爸是说过要与众不同,女儿做的不错,可你想过没有,你们班里的同学有穿的吗?”女儿回答:“没有”。爸爸又问:“你知道为什么没有穿棉鞋的吗?”女儿想了想说“可能是太热了吧”。爸爸问女儿:“你穿棉鞋就不感觉到热吗?还是换双别的鞋吧”。女儿点了点头。我们可以看到同一件事情处理的方法不同,效果就会不同,不能从上到下地压,而应该疏导,这样会让孩子心服口服。
Copyright Right @广州黄埔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黄埔军事夏令营基地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