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课做腻了,不妨换个科目

常常听一些父母抱怨说:“我家的孩子真没耐心,十分钟的书都读不下去。”若观察这些父母对孩子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时,往往会发现,不是“不行不行,至少要再读五分钟”这种“持续强制派”,就是“真没办法!好吧,休息一下再读”的所谓“暂时解放派”。要不然,就是一面摇头叹气,一面让孩子随心所欲的“全面投降派”。
除了“全面投降派”,前面所提到的两派,结果也大同小异。“持续强制派”结果只增加了孩子做功课的负担感,而“暂时解放法”的“暂时”,则变成“永久”。二者的下场,都是无法让孩子再回到书本上。
其实这些态度,都有一个共同的错觉,那就是孩子“很容易厌烦”“没有耐心”,并不是对“做功课”本身,而是对同一个或同种类的作业。其实每个人对同性质的事,继续一直做,都会变得“厌烦”的,心理学用语称为“心理饱和”。
如果对同种作业,已经达到心理上的饱和状态时,接下来即使想继续做下去,也一点都不起劲。可是对于性质完全不同的东西,即使需要颇强的紧张度,因为还未达到心理饱和状态,因此可以产生新鲜的意欲。这就象吃牛排吃得很饱了,可是换一道生菜沙拉,却也还吃得下。
所以,同样是“做功课”,如果一直在做算术,确实会腻,不如换一个科目,无论语文还是社会科,孩子会十分愿意,而且能继续读下去。如果父母错以为他们对做功课厌烦了,从而疏忽了孩子充分剩下的读书意愿,父母就白白丢弃了可以使孩子成绩提升的机会。
离开书桌才算真正休息:
不用说,做功课中间的休息,是为了缓解疲劳,让做功课的心理状态松弛一下,以便提升接下来的读书效率。因此,在考虑做功课的方法的同时,也要把休息方法当成一个问题。可是,父母亲似乎对做功课的方法很关心,却不太关心休息的方法,甚至有些斯巴达式的父母,一味认为休息只是浪费时间,因而让孩子连续两三个钟头面对书桌。
就算没那么严重,还是有不少父母亲,只送一些点心或茶水到孩子的书房,然而在做功课时间结束以前,不让孩子走出书房一步。也许父母认为,孩子好不容易定下心专心读书,如果让他们一离开书桌,恐怕就不想念书了。这种做法,其实和斯巴达式没有什么大差别。休息还是不算休息。
因为如果休息时,还让他们保持和做功课时一样的状态,那么做功课的紧张状态依然持续,心理上的紧张就无法消除了。因为只有在远离做功课的状态下休息,才能缓和心理的紧张。因此,不管多短的时间,做功课中间的休息,一定要让孩子离开书桌。
Copyright Right @广州黄埔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黄埔军事夏令营基地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