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青少年德育教育
邓小平的青少年教育思想在整个邓小平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长期工作的实践基础上,通过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事业兴衰成败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培养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邓小平育青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思想,其中的“三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都可以归属于德育范畴。
一、“四有”新人中的德育教育
(一)理想教育。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指路灯。而理想建设也是党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所在。 对于社会主义中国而言,对青少年的理想教育要从大的方面进行总体掌握。这集中体现于党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力提倡的“三热爱”活动,即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
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我国青少年有着爱党的光荣传统,特别是作为我国进步少年组织的少先队和进步青年组织的共青团,更是党的可靠后备军和有力助手。爱社会主义就是在青少年心目中树立社会主义好、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坚定信念。关于这个问题,邓小平说过:“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是维系祖国统一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之一,它与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一起构成我国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邓小平也曾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三热爱”与邓小平倡导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使青少年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自觉为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祖国统一,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
(二)道德教育。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不同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我们所提倡的是有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征的共产主义道德。针对这个问题,邓小平说过:“我们从来主张,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有矛盾,个人的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我们要向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努力宣传这种高尚的道德。”在邓小平关于道德教育思想的指引下,20世纪80年代初,由共青团中央等九个单位联合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发出“五讲四美”的倡议,于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活动在神州大地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Copyright Right @广州黄埔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黄埔军事夏令营基地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