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高的孩子懂得保持乐观的心态

孩子情商的发展也和身体的发育、认知能力的变化一样是有阶段性的,是与大脑的发育紧密联系在—起的。尽管孩子出生时有其特定的情感模式,但他们的大脑有很大的可塑性,可以学会新的情感和社会技能,从而再建新的神经通道,以及适应性更强的生物化学模式。
婴儿一出世便哇哇啼哭,显示天生具有的强烈感受能力。但人脑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完全成熟。 婴儿出生后,其情绪以不良情绪为主。如饥饿、缺少关爱、湿尿布等的不良刺激,往往形成不良情绪,婴儿多表达为啼哭等行为。但婴儿对不良情绪的耐受能力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加强。耐受力的增加,是适应外界的结果,也是父母培养的结果,可能有的父母是在无意识中实施培养的。
有不少科学证据显示,学龄前期形成的情感物质,对孩童以后的表现,无论是学业成绩或人际关系, 均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另一些研究则显示,能爬升高位,做管理工作或拥有成就的人,多是一些能避免急躁和紧张,有稳定情绪的人。所以,注重学龄前孩子 的情感教育,是相当必要的。
但成功的情绪教育必须紧密配合孩子的成长阶段。因此,婴儿与6岁孩童相比,感受能力自是非常幼稚,后者与青少年相比又相形见细。而成人往往对孩子的成长有错误的预期,忽略了情绪发展有其生物时序。举例来说,一个5岁的孩子在自吹自擂时,可能被父母责备,而孩子谦逊的意识大约要到6岁才会出现。
情绪发展与其他能力的成熟有很密切的关系。一个6岁的儿童进入学校这个广大的社会时,同时也是进入了一个比较的世界。精神医学家兼卡耐基公司总裁大卫〃汉保认为,初入小学及小学升中学是孩子的两个重要的调适阶段。
他指出:“在7-12岁期间,学校经验对孩子的深远影响将持续到青春期乃至长大后。孩子在校的表现与其自我价值感紧巴相连,表现较差的可能产生自我贬抑的心态,进而左右一生的发展。”那么,如何从学校经验中得到最大的收获呢?双保列举出许多条件,“能够延迟满足,懂得待人接物,善于控制情绪及保持乐观的心态”。一句话,就是具备高度的EQ。
Copyright Right @广州黄埔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黄埔军事夏令营基地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