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去动手,实践,想象,创造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家庭和学校所传授的知识和内容远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他们所关注的和想要知道的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如果我们只因为祈求孩子学习成绩好而禁锢孩子的好奇心、创造欲望、活动时间,我们的教育可能会得不偿失甚至适得其反。我认为不管家长也好,学校也好,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去动手,去获取,去实践,去交流,去想象,去创造。
我们在家长学校办学过程中会了解到许多家长对待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这里收集点滴,共同商榷。
有一位父亲,买来一套七巧板,然后自己按照说明书认真地一个个地拼接,自己学会了以后再手把手教会自己的孩子,直到孩子全学会了才撒手。
这样是不是用心地、耐心地教育孩子呢?
不,这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机会,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思维。应当让孩子自己的感觉去拼,孩子的大脑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可以用七巧板拼出许多自己想象出的图案,父亲在一旁让他边拼边说,给点启发,这是什么?像不像?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学得到了动手、动脑、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锻炼,在乎的是锻炼过程,而不是拼出来的图案像不像。
平时放学时间过后孩子还没有回家家长就坐不住了,各种担心便纷至踏来,于是出门寻找,弄得气喘吁吁,谁知孩子却悄悄溜了回来,于是家长大声训斥:放学后,不准到处玩,马上回家!
谁知这样却剥夺了孩子的自由空间,剥夺了孩子去独立去探究自然去获取新知识的机会。 孩子在放学路上可能和同学聊天,这样锻炼了孩子的交流能力;孩子在放学路上可能去捉昆虫,去采野果,去掏鸟巢,这样培养孩子探究自然的能力;孩子在放学路上可能去逛商店,去了解新的事物,去问问,去看看,可以锻炼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多给孩子一点自由,不管是在放学路上或是在其它时间他们都可以学到许多教室里和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只要家长和教师引导得好,何必把孩子管得太死。 儿童教育需要需要的是关爱和自由。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让她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对她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帮助。孩子在学校受到的正规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终生受益的,
这种正规教育对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能力和品德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因此,家长不一定要给孩子报过多的课外班,而应该针对孩子的特长和喜好对其进行培养,做到循序渐进,千万不能拔苗助长,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让其过多地担负课业的重担。
Copyright Right @广州黄埔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黄埔军事夏令营基地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